我们精神等级的差别,在于愿不愿意花时间在无用的事上
《庄子》原文:
啮缺问乎王倪
曰:“子知物之所同是乎?”
曰:“吾恶乎知之!”
“子知子之所不知邪?”
曰:“吾恶乎知之!”
“然则物无知邪?”
曰:“吾恶乎知之!虽然,尝试言之。‘’
智慧就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
《庄子》曾经提到过两个人,一个叫作“啮缺”,一个叫作“王倪”,他们都是神仙级的人物,啮缺是王倪的学生。
在《齐物论》里面,庄子又再次把这两位神仙搬出来,好比在舞台上追光灯一打,故事场景又突然切换到了这边。庄子就是这样,讲完一个故事之后,中间没有任何过渡,紧接着讲下一个故事。
有些时候,我们要看到庄子那种“神”,或者是“精神病”一样游走的感觉——或许这两者是一样的。庄子这样一个神编剧兼神导演,又开启了一个新颖而有趣的舞台。
啮缺问王倪:“你知道万事万物共同的地方吗?”他似乎是在问老师知道天下那个底层的原始代码——可以支撑一切并幻化出一切的东西吗?
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讲,他说一般的智慧讲的是What'sthedifferent——事物和事物之间的不同。所以,当你知道这个和那个东西不一样的时候,你就成为一个professor(教授),也叫作“专业人士”——有智慧的人士。但是,在印度的梵语里面有一个词叫“般若”,大致的意思就是强调事物和事物之间相同的部分,甚至事物和非事物、时间和跨时间、时间和时间以外的共同的东西。
其实,这个概念在《庄子》里面也有,用的是“同是”这两个字。
人活着,要无聊得起、无用得起
有趣的是,学生怎么能够问出老师这个问题?学生和老师之间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谁比谁高。在我看来,学生只不过显得比老师年轻一点、喜欢站在一个提问者的角度上而已。实际上,啮缺也已经恍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,是原始的、基本的、大同的、底层的东西,它会演化出万物,是一切的根本。
从这一点上来说,怎么会有人问出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知道所有事情最底层的、能够变化出所有不同的那个一致的东西吗?”
那么,什么叫《齐物论》?就是在讲到底有没有这个问题所直指本体的那个东西。学生问老师的问题,往往代表了他的世界观,也代表着他已经知道的东西,更代表了他对老师道行的理解。
王倪说:“我怎么会知道呢!”然后,啮缺又追问:“那你知不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?”“我怎么会知道呢!”老师就用这两个“我怎么会知道呢”来回答。这就叫作“见招拆招”,老师先化开,然后转了个身。如果学生认为老师什么都不知道,那么他也就没法再做老师了。所以,王倪转了一个身,把这两记“追风拳”稍微化开之后,说:“尽管我不知道,但是,还是让我试着来说一说。”
在读《庄子》的时候,我会很羡慕古人的生活,他们活在一种对那些似乎无用的知识的追求当中。在很久以前,philosophy——后来被日本人翻译成“哲学”——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无用。在古希腊,你问一个人他所追求的东西有什么用,比如说你问的是苏格拉底或者柏拉图,他们如果看得起你,就会鄙视你;他们如果看不起你,就会无语,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。
有些时候,有些人太过于直接地想要答案,想要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。我认识很多朋友,他们总是直接问:“有什么用呢?”其实,当一个人在研究到底电子和磁力线之间有什么关系、怎么切分、怎么转换时,他怎么知道后来会发明出电灯?最开始的人研究点、线、面的时候,他怎么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后来盖房子,甚至是制造航天飞机,有什么用?
如果你有一个朋友,他跟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,他每天接触的朋友都是对他有用的——起码在当时他认为是有用的,你一定会觉得他真的很市侩。
我们看一个人享受多少无用的东西,有用的东西比例越大,无用的东西比例越小,就说明他在精神上越贫穷。而富人——在精神上的富裕,则是无聊得起、无用得起的人。
开课啦!
荣邀易学泰斗许少峰主讲
每月定期沙龙茶会分享:国学文化、易经风水、哲学思想、养生美容、心灵禅修、等等、现场问答让学员豁然顿悟,摆脱迷困、改善命运。关注本号,更多需求请留言,及时安排相应课程。
报名热线:
0592—5966577叶总
5021408黄小姐
限20个名额,先报先得!
主办方信息:
国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厦门市思明区会展南路会展中心7号107-3楼
联系电话:0592-5966577
邮箱:unfengshui@163.com
赞助网站:www.wlfengshui.com
国易精修(公众订阅号:unfengshui)定期举办公益沙龙茶会的宗旨,致力于国学文化、易经风水、哲学思想、养生美容、心灵禅修等、感受国学最高境界---修身齐家治企平天下,以道学智慧管理企业、创造物质与精神齐并的财富、打造一个资源共享,人脉分享的平台,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知命从容,知行合一,让学员豁然顿悟,摆脱迷困,改善命运,由此今后的人生变得更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和价值,于自身、于家庭、于企业、于社会,蜕变成有责任有担当,懂感恩会回馈的成功人士!